2025年6月23~30日,由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和多国机构联合举办的第6届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峰会(6th IS4SI Summit)在风景如画的黑海之滨——保加利亚瓦尔纳市的黑海酒店(Hotel Cherno More)隆重举行。会议包括4个子会议:第7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智能地探究智能”国际会议;社会信息国际会议;人工智能全球论坛。

会场一角
第7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ICPI 2025)作为峰会的子会议之一,由国际信息研究学会(IS4SI)主办,国际信息研究学会中国分会(IS4SI-CC)、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XJTU-ICPI)协办。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邬焜教授担任此次峰会的联合主席和“第7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的主席。
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至今已圆满举行了7届,首创的第1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于 2013 年10月在中国西安举办,之后又于2015 年 6 月、2017 年 6 月、2019 年 6 月、2021 年 8 月、2023年 8 月在奥地利维也纳、瑞典哥德堡、美国伯克利、日本秋田(线上)和中国北京召开了第2届到第6届会议。前6届会议都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各国学术同仁的高度评价。
前6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的主题分别为:
探讨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及其时代意义和价值;
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的互动与融合——统一信息科学-哲学前景展望;
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
信息哲学与智能社会的发展——智能社会的哲学基础、体制诉求以及人的新进化;
为了创造人类更好的明天,迎接信息与智能社会的挑战,建构和发展体现全新时代精神的哲学;
当代哲学中的信息转向的意义,以及与人类文明转型的统一性关系。
基于智能科技、智能社会的新发展,结合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本次研讨会以“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及智能科技、智能社会的信息哲学基础”为主题。
本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各国的著名学者,以及众多业界专家教授学者和研究生参会。从2024年10月发出征文通知,截至2025年3月,一共收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为会议投稿的论文105篇。比较前几次会议,这个数字也是历届收到的论文数之最。其中有69篇论文被会议录用,被录用论文聚焦的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其中最多的就是会议主题标明的两个方向:“智能科技与智能社会的信息哲学基础”,有19篇;“信息哲学基础理论”,有16篇。再下来,按照篇幅的多少依次为:“信息伦理”方向9篇;“信息美学与艺术、体育”方向8篇;“信息与中国哲学”方向7篇;“量子物理信息”方向5篇;“信息与复杂系统理论”方向5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本次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哲学、量子信息理论、数字人文、信息伦理学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次会议不仅延续了往届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更在跨学科融合、东西方哲学对话、智能社会伦理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峰会主席Krassimir Markov教授主持研讨会
6月23日上午第7届国际信息研讨会的开幕式由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当值主席,也是此次峰会的主席Krassimir Markov教授主持,邬焜教授做了题为《拥抱信息文明智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的开幕词。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Yagmur Denizhan教授做了主旨报告。

邬焜教授致开幕词
邬焜教授在开幕词中还以一首中国古体诗《七绝》对大会表示祝贺:
拥抱智能社会新时代
—— 第7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贺
信智金炉铸宇新 煌煌旧帙化烟尘
世间万象神光奕 一缕玄风启后人

Yagmur Denizhan教授做主旨报告

欧阳康教授做主旨报告

会场抓拍1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议题展开了充分且深入的探讨,现场交流氛围活跃,各方积极发表见解,形成了多维度的思想碰撞。

会场抓拍2
参加此次国际信息研讨会的西安交通大学的老师和硕博生共计31位(其中21位线下参加,10位线上参加),被会议录取论文29篇。另外还有4位交大毕业的信息哲学研究方向的已在其他高校任教的教师线下参加了此次会议。参会的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团队在历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部分交大师生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已经成为国际信息哲学研究的重镇,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声誉。其学术带头人邬焜教授在此次峰会之前(6月15日)线上举办的国际信息研究学会理事会上,第6次连选连任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副主席。

部分国际学者在线发言
参会的西安交大师生除了作大会发言之外,还积极参与了峰会中的其它研讨会和论坛,与各国参会学者展开深入地学习和交流。

学术研讨与交流
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重量级学者参会,并作报告。
其中著名的中国学者及其报告题目是:
A New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metry, Entropy, Order, and In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ariance(北京师范大学董春雨教授);
The Information-theoretic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Quantum Reality(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素梅教授);
G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cial Complexity and Social Epistemology(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
The Informational Foundation of Intelligent Evolution(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
A Phenomen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Reality(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宏芳教授);
The Paradox of Information Survival in the "Super Intelligence Era" and the Deep Embedding of the Value Logic of "Life Politics"(陕西师范大学袁祖社教授);
Quantum Information Framework for Data 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西安交通大学邬焜教授)
其中著名的外国学者及其报告题目是:
Complexity, Sense and Habitual Behavior(罗马宗座拉特朗大学的哲学教授Raffaela Giovagnoli);
Information Realism and Ontological Noise(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员Cecile Malaspina);
Textural Sense-making and Textural Subjectivation(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跨学科艺术、哲学和技术综合工作室教授Sha Xin Wei);
“From Error to Errantry: Countering Brut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Colonial Science”(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综合中心研究员Muindi Fanuel Muindi);
Information and Noise from a Modelling Perspective(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教授Yagmur Denizhan);
Mereology, Multiple Realisability and Noise(美国临床生物伦理中心博士Alicia Juarrero);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Studies: From Info- Computation to Cognition and Intelligence(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教授Gordana Dodig- Crnkovic);
Is Using Language in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a Bootstrapping? (日本国际教养大学教授Marcin J. Schroeder)
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Towards an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美国生态艺术活动家Richard Lowenberg);
Transfer of Data vs Creating the Meaning: The Keyrole of Information Interaction(保加利亚信息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Krassimir Markov)
大会于6月30日圆满闭幕,Krassimir Markov教授、邬焜教授、欧阳康教授、Yagmur Denizhan教授分别在闭幕晚宴上致辞,表达了对此次大会圆满成功的祝贺,以及对下一届国际信息研究峰会和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顺利开展的真挚期许。
与会期间组委会特别安排了保加利亚传统晚宴和黑海沿岸文化考察活动。来自东西方的学者们在学术讨论之余,通过音乐、美食和艺术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文字:何玮、范馨文
摄影:张海沙